起底智能硬件创业门槛:百万元可撑到产品下线

发布时间:2013-8-20 10:55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创业 , 硬件
创立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费用并不夸张,最低只要百万级的投入就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试试水温甚至收回成本。

拨开“智能硬件”热潮的外衣,你能看到和曾经的数码市场没什么不同,无非是更懂包装,更懂媒体,更懂消费者的创业团队。乔布斯的神话未必出现,但MP3时代国内数码品牌井喷的盛况或将重演。

据腾讯科技向多位智能硬件创业者及业内人士了解,创立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费用并不夸张,最低只要百万级的投入就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试试水温甚至收回成本。但在软硬件费用之外,如何打动媒体与消费者才是最难的问题。

尽管这些涌现出来的新硬件创业者和当初的山寨手机创业者一样充满激情,但在广深的代工厂商看来,新硬件的市场规模仍是一个迷,对这群创业者,反而更不能延长账期。

智能硬件的硬成本:80至100万

两周前,一家名为映趣科技的新公司在只准备了数台样品的情况下,高调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最终这款产品在官网上拥有了三千多台的预售销量。与大公司动辄数十万的预售相比,这个数字略显寒酸,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已是不错的开始。

曾在知名PC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兜兜转转便成为智能硬件创业者陈郁奇向腾讯科技介绍,智能硬件的准入门槛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高,如果不是惊世骇俗的产品或者使用特殊的元件,一般的数码产品开模和设计费用在10万元左右,10台新闻发布会使用的样品定制1万块足够。

真正量产这类产品,价格会更低,陈郁奇透露,一般这类产品的主控芯片价格10至15美金,图像传感器在3至5美金,存储器在5至6美金,镜头在5至10美金,显示屏在5-6美金,电池在2-3美金。算上其他配件和人工成本,一台智能硬件产品出厂价格在350至500人民币之间。

与代工厂合作需要看业内口碑,一般最小起订量为2000台(与大部分芯片的起订量一致),总计投入需要在70至100万之间。所以有了几千台的预售,就相当于第一批小规模生产已经可以收回成本。

创业公司启动+软件开发成本:45万

陈郁奇的公司早已成立多年,对于创业公司的团队运营及注册公司成本并不熟悉,另一位刚刚加入智能硬件创业大军的前互联网媒体人齐琦向腾讯科技介绍,开设一家科技公司并不复杂,除了3万元的注册资本外,如果自己去跑所有法定流程,包括各种材料的准备和刻章,2000块足矣。

齐琦的创始团队只有3人,自己和一名技术及一名美工,初期在民宅办公,电脑等生产工具自备,只交最低的五险一金以方便保持连续缴纳社保及完税证明,由外包账务公司每月300快钱负责做帐,一年人力成本上的费用不过30万左右。

他透露,自己的产品离硬件开模尚早,尚在软件开发阶段,由创始团队和外包公司共同完成,只对安卓进行小规模的UI修改,外包公司实际费用仅需3到5万即可,这还包括了一个看上去颇有品质感的宣传视频。

除此之外,通过代理注册商标的工作也不过1至2万,一个包含预售程序的官方网站的及微博、微信官号的设立总共投入也在1万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推广微博的首期费用。齐琦认为,让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成立并运转并不难,重要的是获得媒体关注并报道,这一问题往往与钱无关,而更多是在业内的积累和人脉关系。

将两者简单相加,115到145万的数字并不代表真实世界中,一个智能硬件公司从成立到首款产品量产的全部费用,但即使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插曲,金钱上的投入也不会有大大的变化。但陈郁奇和齐琦都承认,在金钱之外,如何打动媒体与消费者才是最难的问题。

代工厂商眼里新硬件创业者:狂热、眼高手低

梁生在常平有一家不大不小的代工厂,自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开始,已有数家新硬件团队与其沟通合作。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梁生的代工厂圈子里新硬件也已经成了热门话题。

尽管已经开始了智能手表代工业务,但梁生对接触过的新硬件创业者大多评价不佳。“太多所谓的新硬件创业者连几百万的现金都没有,就琢磨织梦了,我是工厂,几百号人要养,赚的是辛苦钱,给我讲乔布斯和陈天桥的故事是浪费时间”。

据梁生介绍,许多与其接触过的团队大多对硬件制造一窍不通,甚至连OEM和ODM的区别都搞不清楚。更有甚者还要求工厂垫资生产,半年后再结款。最终,他只与圈内之前操盘山寨手机的一个朋友签下了少量的智能手表单子。

梁生透露,某家大型ODM厂商已经做了数款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原型,按理来说这样的直接贴牌更符合资金不充裕的创业团队,但事实上大多新硬件创业者对这种贴牌模式并不买账,这与他们期望的“与众不同”背道而驰,而买断某款产品原型的价格又太高,最终他们智能选择与梁生这样的中小型代工厂合作。

对新硬件市场,梁生表示这一市场规模太小,营销需求太高,“就算有谁取得了成功,在下一代产品时也会选择找富士康这种适合营销的大厂合作,永远不会像山寨手机一样和工厂形成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腾讯科技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970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PIC32CK SG单片机——轻松满足新型网络安全要求
  • dsPIC® DSC:攻克各种触摸传感挑战的电容式触摸解决方案
  • PIC32CM LS60 Curiosity Pro评估工具包
  • dsPIC® DSC集成电机驱动器:非常适合在紧凑空间内进行实时控制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