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射线COF模块将DR探测器厚度骤降至14mm

发布时间:2013-8-15 11:06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医疗电子 , 模拟前端 , X光机 , 医疗影像 , ADAS1256
作者: 邵乐峰

相比现有的胶片X射线成像,新型数字平板X光机由于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可直接输出动态数字图像,省却CCD传感器和胶片、以及使患者接触到的X射线减少60%等优势,成为各大医院放射科竞相采购的设备。ADI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称,整个智能化医疗市场面临长期而良好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说,多层螺旋扫描CT、彩色超声机、数字平板X光机、生命体征信号检测、以及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等,都必将是快速发展的应用领域。

作为在医疗影像系统中占据重要产品地位的ADI公司,日前在其最新256通道数字X射线模拟前端ADAS1256基础之上再接再厉,推出了采用柔性PCB封装的ADAS1256 COF(Chip-On-Flex)模块。王胜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的将其称之为“业界真正的COF方案”——“坦率的讲,单纯做一款数字X射线模拟前端,或是单纯做柔性PCB,目前对业界有实力的厂商来说不是什么难事。”王胜说,“但能把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还要同时确保信号完整性、系统级热管理、精度/噪声等指标优异,不谦虚的说,除了ADI目前在公开市场上我们还没有看到类似的产品。”

1.jpg
ADAS1256功能框图

现场展示中,ADAS1256 COF模块如拇指大小,薄如蝉翼,可随意弯曲。王胜说,COF模块的微管脚间距互连低至50μm,已有用户用此方案实现14mm整体厚度的DR探测器,既缩小尺寸、降低成本,又能够实现尽可能多的通道集成。尽管像X光机这样的大型设备,芯片层面的成本降低和体积缩小可能并不能成为吸引客户的绝对关键因素,但在王胜看来,“ADAS1256 256美元/片的报价不算便宜,然而目前还没有客户因为价格原因放弃采用ADAS1256 COF方案。因为它有非常优秀的性能,没有人可以忽视。”

在这款COF模块中,高度集成的数字X射线模拟前端(AFE)ADAS1256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集成256个低噪声积分器、16位ADC的相关双采样器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可提供完整的电荷至数字转换信号链。ADAS1256具有每通道1mW至3mW的多功能功耗模式,以及每通道0.005 mW的掉电和休眠模式,允许制造商使用多种数字X射线成像手段,包括便携式放射、乳房X线照相术、以及高速透视和心脏成像。此外,所有转换通道结果均由一个LVDS(低压差分信号)自时钟串行接口输出,并可通过SPI兼容型菊花链接口编程。

ADI在医疗成像领域另一个代表性的产品,来自针对中高端便携式和手推式医用及工业超声系统而设计的8通道超声模拟前端(AFE)AD9675。该器件集成了八通道低噪声放大器、可变增益放大器、抗混叠滤波器以及14位模数转换器,具有125 MSPS采样速率和75dB SNR信噪比,并内置片内RF抽取器和JESD204B串行接口。其中,片内RF抽取器使ADC可以过采样,在保持低数据I/O速率的同时提供增强的SNR,以实现更优画质;5 Gbps JESD204B串行接口与其它数据接口标准相比,可减少多达80%的超声系统I/O数据路由。

2.jpg
ADI 256通道、16位X射线数字模拟前端ADAS1256

王胜指出,医用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是广泛而多样的,其中既包括高速度、高精度、高集成度、低功耗、合理的成本控制等要求,还要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某些特定功能半导体芯片须满足医疗行业规范等。这对相关的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集成度、精度和功耗等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产品的兼容性设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尤其是医疗机构的青睐,例如新型的数字平板X光机,最好能够兼容现有的设备,只需更换探测器及相关软件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机。此外,大量客户面临产品开发周期的压力,这就使得供应商的技术及商务服务越来越重要,从项目的方案论证,产品设计实施以及量产后的售后服务,都要求供应商提供专业快速的响应,以便加速用户的产品面市时间。

“医疗电子产品的主流趋势仍然是高性能和低成本,从专业医疗机构向家庭和个人的使用转变。”王胜强调说,ADI已经做好了应对医疗保健行业未来最重要技术挑战的准备,具体策略包括:通过芯片集成关键模拟功能实现系统突破;支持面向护理点和家庭的技术迁移,例如在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功耗,以及改善互用性和易用性;合并患者运动监护、诊断和无线通信,支持新一代远程医疗系统的关键构建模块

3.jpg
模拟前端AD9675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955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使用MPLAB® Mindi™模拟电路仿真培训教程
  • Microchip Polarfire® SoC 基于Ubuntu的Buildroot环境搭建和入门级使用培训教程
  • 数字电源新一代设计平台PowerSmart™简介培训教程
  • PIC64GX 64位四核MPU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